肠道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很关键,其功能复杂性媲美人体器官系统。粪便微生物移植(FMT)是纠正各种肠菌失调所致疾病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肠道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治疗,同时也预示了在肠菌失调相关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等治疗方面的良好前景。
美国罗德岛布朗大学阿伯特医学院的 Kelly 博士等围绕粪菌移植这一领域迄今为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介绍和评价,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Gastroenterology 上。
FMT 和艰难梭菌感染(CDI)
目前对于艰难梭菌感染的粪菌移植指征是:(1)3 次以上轻中度 CDI 发作且万古霉素联合或不联合可选择性抗生素逐渐减量治疗 6-8 周无效的患者;(2)至少 2 次 CDI 发作而住院且与发病明显相关;(3)中度 CDI,标准治疗至少一周而无效的患者;(4)重度 CDI,标准治疗 48 小时无效患者。
粪菌移植捐献者的筛选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年满 18 岁,共同生活的亲人、亲密的伙伴和朋友优先,这样可避免环境相关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传播。母系一级亲属可能和受者共享最相似的肠菌组成,从而避免消化道黏膜固有免疫的反应。严格的捐献者筛选和检查,是肠菌移植广泛开展的前提,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可降低终生的特定系统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度。
捐献者排除标准包括近期抗生素用药史、胃肠道疾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免疫调节治疗史、慢性疼痛及神经精神性障碍、肥胖(BMI>30)、恶性疾病史等。
粪菌移植的提取物经分离纯化后,可溶解在一定溶液中便于摄入,也可制成胶囊便于口服或者冰冻保存以便以后再用。移植方式包括上消化道途径的内镜、鼻胃管、鼻肠管或药片的摄入,经结肠镜进近段结肠、灌肠进远端结肠、肛门管道、十二指肠镜或者联合的方式。各种方法各有优劣。其中保留灌肠和鼻肠管灌服可能相对安全易于被患者接受。
粪菌移植对于肠道艰难梭菌的治疗经多项研究表明是有效的,其具体机制可能为肠道菌群改变能对抗艰难梭菌,同时通过特定细菌、次级胆汁酸、产丁酸菌等效应对抗艰难梭菌感染,并恢复肠道微生态。
FMT 和炎症性肠病(IBD)
粪菌移植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证据仍然不强,但是有研究表明它在年轻患者和克罗病患者中有较好疗效,而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相对较差。也有研究显示无显著疗效。未来的研究将着眼特定菌群移植来恢复健康肠道微生态并揭示 IBD 机制。
FMT 和肥胖
粪菌移植对于肥胖的治疗则集中在目前获得的较乐观的动物研究和对于不同胖瘦人群菌群的观察。这一领域的前景将依赖于粪菌移植用于将来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
FMT 和肠易激综合症(IBS)
粪菌移植在肠易激综合征(IBS)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肠菌紊乱与内脏敏感性、黏膜屏障、胃肠动力和脑肠轴密切相关。研究已经证实肠菌移植对于 IBS 患者症状缓解有益,但是也有待于精心设计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支持。
此外,粪菌移植在代谢综合征、2 型糖尿病、脂肪肝、肝性脑部、多重耐药菌清除、儿童过敏等领域也有应用价值。
FMT 的安全性
粪菌移植短期安全性较好,轻度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胀、腹泻、便秘、呕吐、短期热。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内镜操作引起的穿孔和出血,以及肠道病原体的传播。长期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移植带来的可能的病原体感染和与菌群改变可能引起的相关疾病,更大的担忧则是一些基于肠菌构成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包括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炎症性肠病、结肠癌、非酒精性脂肪肝、肠易激综合症、哮喘、孤独症等。
FMT 的患者认知、儿科应用和监管
对于粪菌移植的患者认知、儿科领域应用和监管问题等,文章最后也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比如目前患者接受度还不明朗、儿童患者的应用信息缺乏、监管组织和框架的缺陷等。同时对于粪菌移植治疗的在未来需要完善的地方、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出了建议。
粪菌移植在 CDI 的治疗方面已经展现了良好效果,同时在 IBD、肥胖、IBS 等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随着基因测序、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分析领域的巨大发展,有助于促使目前粗放的粪菌移植模式向特定菌群移植治疗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这一新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