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提高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面临的两大挑战。选择性插管的失败概率约15%-35%,PEP的发生率约5%-10%。
急性胰腺炎可能来自一系列炎症因子引发的瀑式炎症反应,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于PEP的预防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结论并不一致。为此,来自匈牙利伊丽莎白教学医院的Patai教授等设计了一项试验,评估消炎痛栓对于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成果发表于近期的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杂志。
该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自2008年12月-2013年1月共539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栓剂在ERCP前1小时内纳肛,术后在医院继续观察24h,查血常规和血清淀粉酶指标。
轻度PEP定义为ERCP术24小时后发生腹痛等急性胰腺炎症状伴血淀粉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需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2-3天;中度PEP则为住院治疗4-10天伴胰腺坏死或假性囊肿。PEP的危险因素包括两方面:患者相关因素(SOD、女性、AP病史)和操作相关因素(胰管造影和预切开)。
患者的治疗方案见图1。首先最多可尝试5次使用切开刀插管(Ⅰ期),若胆管显影,则ERCP成功;若5次均失败,则用导丝辅助插管(WGC)(Ⅱ期);若5次WGC失败,则行预切开(Ⅲ期)。
图1. 插管方案
研究发现,在Ⅰ期(即5次无创尝试)时的插管成功率为70.3%,PEP发生率很低(实验组5.2%,安慰剂组7.4%),消炎痛栓并不显得有效。在Ⅱ期时,插管成功率为83.5%,PEP发生率为8.7%,消炎痛栓效果明显(实验组5.4%,安慰剂组11.9%)。当预切开以后,插管成功率为98.1%,消炎痛栓将PEP发生率从13.8%降至6.7%。
另外,对于有PEP危险因素的患者,消炎痛栓表现出很好的预防作用,而对无PEP危险因素的患者则效果不明显。
由此可见,消炎痛栓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例可显著降低PEP的发生率,但仅在有创插管阶段(Ⅱ、Ⅲ期)起效。Patai教授等建议,可在ERCP前对十二指肠乳头完好的患者给予消炎痛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