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狭窄是由于胆管损伤或胆管炎症等引起的胆管腔瘢痕性缩窄,也是胆道结核病(TB)感染的一种罕见并发症。早期的识别与及时治疗可治愈胆管狭窄。 近期,来自新加坡的学者们报道了一例少见的胆管狭窄病例,发表于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6岁,经ERCP行胆汁分析为TB阳性,被确诊为胆道TB。胆管刷检结果不明确。尽管患者进行了7个月抗结核治疗,但肝功能检查结果仍为异常。 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伴有胆管交叉处狭窄(图1A),不能排除恶性胆管狭窄的可能性。
图1 A:MRCP显示胆总管分叉处狭窄伴肝内胆管扩张;B:胆管狭窄伴广发糜烂;C:胆管狭窄窄带成像
因此,患者又进行了ERCP与胆道镜检查。胆管造影显示肝总管的分叉处有很长的狭窄,并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扩张球囊到8mm以辅助胆道镜插入。之后在导丝的引导下插入CHF-B260胆道镜,并进入到狭窄的远端缘。
胆道镜显示狭窄部分呈广泛糜烂(图1B)。窄带成像没有显示出新血管或结节形成,因此不支持恶性狭窄(图1C)。采集胆汁进行结核分析。检查中采用的SpyBite活检钳可用于钳取糜烂部位的多点活检标本。然后将一个10F 12cm的塑料胆道支架放置与胆管狭窄以上的近端尖。
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为肉芽肿伴巨细胞浸润。因此,临床诊断为继发胆道TB胆道狭窄。之后患者改用新的抗痨治疗方案,目前恢复良好。
讨论
胆管狭窄是一种各种病因引起的胆管瘢痕性缩窄,可由医源性损伤、腹部外伤和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炎症等问题刺激,导致胆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变厚、胆管内腔逐渐缩窄。
胆管狭窄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发,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淤积。长时间会导致继发胆管结石,胆管炎等。长时间反复发作最后会加重胆囊的损害和肝细胞的损害,导致胆囊坏死或肝硬化,严重时可导致胆囊癌或肝癌等。因此对于胆管狭窄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