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A《成人和儿童复杂腹内感染诊断治疗指南》更新

2011-08-18 00:00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
字体大小
- | +

47.当得到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报告时,应调整细化广谱抗微生物治疗,以减少使用药物数量和缩小抗菌谱范围(B-Ⅲ)。

抗真菌治疗

48.对于严重社区获得性或健康护理相关感染患者,如果腹内培养有念珠菌生长,则建议进行抗真菌治疗(B-Ⅱ)。

49.如果分离出白色念珠菌,则氟康唑是一种合适的治疗选择(B-Ⅱ)。

50.对于耐氟康唑念珠菌属,采用棘白菌素(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或阿尼芬净)治疗是合适的(B-Ⅲ)。

51.对于危重患者,建议采用棘白菌素代替三唑类进行初步治疗(B-Ⅲ)。

52.由于毒性反应,不建议使用两性霉素B作为最初治疗(B-Ⅱ)。

53.新生儿如果疑及念珠菌,则应开始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如果分离出白色念珠菌,则氟康唑是一种合适的选择(B-Ⅱ)。

抗肠球菌治疗

54.当从健康护理相关感染患者中回收到肠球菌时,应给予肠球菌的抗微生物治疗(B-Ⅲ)。

55.对于健康护理相关腹内感染的患者,尤其是术后感染的患者、以前接受过头孢菌素或其他选择性作用于肠球菌属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的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以及有血管性心脏病或有血管内人工假体材料的患者,建议采用经验性抗肠球菌治疗(B-Ⅱ)。

56.最初的经验性抗肠球菌治疗应针对粪肠球菌。有可能被用来对抗这种病原体的抗生素,根据单个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包括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万古霉素(B-Ⅲ)。

57.不建议采用针对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的经验性治疗,除非患者有这种致病菌所致感染的极高危险,诸如有肝胆树源性腹内感染的肝移植受者或已知存在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的患者(B-Ⅲ)。

抗MRSA治疗

58.对已知定殖了MRSA或由于既往治疗失败和明显抗生素暴露而有这种致病菌所致感染危险的健康护理相关腹内感染患者,应提供针对MRSA的经验性抗微生物药物覆盖(B-Ⅱ)。

59.对于疑及或确诊的MRSA所致腹内感染,建议采用万古霉素治疗(A-Ⅲ)。

成人胆囊炎和胆管炎

60.超声检查是可疑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首选使用的影像学检查(A-Ⅰ)。

61.有可疑感染以及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患者应接受抗微生物治疗,虽然并无抗厌氧菌治疗指征,除非存在胆肠吻合,则建议如表4(B-Ⅱ)。

a:由于大肠埃希杆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应系统评价当地菌群的药敏谱以及分离株(如果有)的药敏情况。

62.因急性胆囊炎而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应在24小时内停止抗微生物治疗,除非有胆囊壁外感染的证据(B-Ⅱ)。

63.对于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并不需要对肠球菌的抗微生物活性,因为肠球菌的致病性并未得到证实。对于部分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特别是肝移植患者,肠球菌感染可能很显著并需要治疗(B-Ⅲ)。

儿童感染

64.对于低度怀疑复杂阑尾炎或其他急性腹内感染的儿童,并非所有发热和腹痛者都有常规使用广谱药物的指征。

65.对于复杂腹内感染儿童患者,特殊抗微生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对感染源(社区或健康护理)、疾病严重程度和特殊儿童年龄组中抗微生物药物安全性的考虑(A-Ⅱ)。

66.对于复杂腹内感染儿童患者,可接受的广谱抗微生物治疗方案包括基于氨基糖苷类的方案、一种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一种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一种高级别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加甲硝唑(表2和5)(B-Ⅱ)。

a:剂量基于正常的肾功能和肝功能,以mg/kg为单位的剂量应基于全身体重;b:应监测抗生素血清浓度和肾功能;c:如果可能存在未引流的腹内脓肿,则应使用最大剂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67.对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严重反应的儿童,建议采用一种环丙沙星加甲硝唑或一种基于氨基糖苷类的方案(B-Ⅲ)。

68.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采用液体复苏、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可能包括抗真菌药物)和肠道减压治疗。当有肠道穿孔证据时,应进行由剖腹术或经皮引流组成的紧急或急诊手术介入治疗。应获得术中革兰染色和培养(B-Ⅲ)。

69.在这种疾病的新生儿中可能有用的广谱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甲硝唑,或美罗培南。对于可疑MRSA或耐氨苄西林肠球菌感染,可以使用万古霉素代替氨苄西林。如果手术时获得标本的革兰染色和培养符合真菌感染,则应使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B-Ⅱ)。

药动学考虑

70.复杂腹内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治疗需要使用最佳剂量的抗生素,以确保最大疗效和最小毒性并减少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表5和6)(B-Ⅱ)。

71.对于接受药物治疗腹内感染的患者,首选根据瘦体块和细胞外液容积估计值进行氨基糖苷类的每天个体化用药(B-Ⅲ)。

使用微生物学结果指导抗微生物治疗

72.社区获得性腹内感染的较低危患者,如果对感染源控制和最初治疗发生了满意的临床反应,即使后来报告了未被怀疑和未被治疗的致病菌,都不需要改变治疗(B-Ⅲ)。

73.对于疾病严重程度较轻的患者,如果在最初介入时检出了耐药细菌并有持续感染表现,则建议采用以致病菌为导向的治疗(B-Ⅲ)。

74.在严重程度高的社区获得性或健康护理相关感染中,使用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确定抗微生物治疗应基于检出病原体的致病可能性和密度(B-Ⅲ)。

75.血培养回收的微生物,如果有确切的致病可能性,或存在于≥2次血培养中(A-I),或如果以中等或大量的生长浓度回收自引流物标本(B-Ⅱ),则应被认为有显著性。

成人复杂腹内感染疗程

76.确切感染的抗微生物治疗应限于4~7天,除非难以达到充分的感染源控制。较长的疗程并不与转归改善相关(B-Ⅲ)。

77.对于急性胃穿孔和近端空肠穿孔,在缺乏减酸治疗或恶性肿瘤的情况下以及在24小时内控制感染源时,则针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的预防性抗感染治疗24小时就已足够(B-Ⅱ)。

78.有急性胃穿孔和近端空肠穿孔手术延误、存在胃恶性肿瘤或存在减少胃酸治疗时,应提供覆盖混合菌群(例如,正如复杂结肠感染中所见)的抗微生物治疗(B-Ⅲ)。

79.由12小时内修复的穿孔、钝击或医源性创伤引起的肠道损伤和任何其他手术野被肠内容物的术中污染都应接受抗生素治疗24小时(A-Ⅰ)。

80.没有穿孔、脓肿或局部腹膜炎证据的急性阑尾炎仅需要预防性使用对需氧菌和兼性菌和专性厌氧菌有效的窄谱治疗方案,治疗应在24小时内停止(A-Ⅰ)。

81.在诊断感染之前有严重坏死性胰腺炎的患者不建议使用预防性抗生素(A-Ⅰ)。

口服或门诊静脉滴注抗微生物治疗

82.对于感染症状和体征消失的儿童和成人,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抗生素治疗(B-Ⅲ)。

83.对于正在康复的腹内感染成人患者,抗微生物疗程可使用口服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加甲硝唑、一种口服头孢菌素加甲硝唑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B-Ⅱ),对于能够耐受经口进食的患者和在药物敏感性试验未显示耐药的患者是可接受的治疗(B-Ⅱ)。

84.如果菌群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出的微生物仅对静脉滴注敏感,则上述治疗可在院外进行(B-Ⅲ)。

85.儿童在发热不断减轻、疼痛控制、能耐受口服液体和能够步行时,如果不需要后续引流手术,但正发生持续存在的腹内炎症症状时,可考虑门诊肠外抗生素治疗(B-Ⅱ)。

86.对于儿童中口服降阶梯治疗,建议在引流手术时进行腹内细菌培养,以使用抗菌谱最窄、耐受性最好和安全性最高的口服治疗。如果分离出的致病菌对这些药物敏感,则第2代或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能是治疗选择。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可被用来治疗敏感假单胞菌、肠杆菌、沙雷氏菌和枸橼酸杆菌属(B-Ⅲ)。如果使用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则应增加甲硝唑。

87.如果有分离出的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应被用作儿童和成人药物选择的指导(B-Ⅲ)。

88.由于许多未进行直接感染源控制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在门诊环境下接受治疗,则建议的口服方案还可被用作直接治疗或初始静脉滴注抗微生物治疗后的降阶梯治疗(B-Ⅲ)。

怀疑治疗失败

89.在治疗4~7天后有持续性或复发性腹内感染临床证据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诊断性调查,包括CT或超声检查。对最初确定的病原体有效的抗微生物治疗应继续进行(A-Ⅲ)。

90.如果患者对微生物学上充分的初始经验性抗微生物方案没有出现满意的临床反应,则还应调查腹外感染源和非感染性炎性疾病(A-Ⅱ)。

91.对于最初没有疗效反应者,及仍然有感染灶者,只要该标本有足够容量(至少1.0ml液体或组织)并且采用厌氧转运系统转运到实验室的话,应同时使用一份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C-Ⅲ)。将1~10ml液体直接接种到厌氧血培养肉汤瓶中可以提高阳性率。

可疑急性阑尾炎者的诊断和治疗途径

92.当地医院应建立临床途径来标准化诊断、住院治疗、出院和门诊治疗(B-Ⅱ)。

93.由参与治疗的合作临床医师设计临床途径,包括但不只限于外科医师、感染病专科医师、初级保健人员、急诊内科医师、放射科医师、护理人员和药剂师,并应反映当地的资源以及当地的治疗标准(B-Ⅱ)。

94.虽然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可以明确阑尾炎患者,但一组表现包括特征性腹痛、局部腹部压痛和急性炎症的实验室证据,通常能确定大多数可疑阑尾炎患者(A-Ⅱ)。

95.对于可疑阑尾炎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而非口服或直肠造影剂的腹部和盆腔螺旋CT是建议的成像检查程序(B-Ⅱ)。

96.所有女性患者都应接受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有妊娠可能的妇女应在影像学检查前接受妊娠检查,如果是在妊娠前期,则应接受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而不是离子辐射成像检查(B-Ⅱ)。如果上述检查不能确定存在病变,则可考虑腹腔镜检查或有限的CT扫描(B-Ⅲ)。

97.所有儿童,当不能确定阑尾炎诊断时,都应进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龄<3岁者。CT为首选,尽管儿童要避免使用离子辐射影像学检查,超声是另一个合理的选择(B-Ⅲ)。

98.对于可疑阑尾炎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建议在24小时进行随访以确保症状和体征的消失,因为假阴性结果的危险低但可以测量(B-Ⅲ)。

99.对于通过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既不能证实也不能排除的可疑阑尾炎患者,建议进行认真随访(A-Ⅲ)。

100.如果怀疑指数高,则患者可以住院(A-Ⅲ)。

101.所有被诊断为阑尾炎的患者都应进行抗微生物治疗(A-Ⅱ)。

102.对于社区获得性腹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恰当的抗微生物治疗包括对兼性和需氧革兰阴性致病菌和厌氧菌有效的药物(表2)(A-Ⅰ)。

103.对于诊断性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确的可疑阑尾炎患者,除了合适的止痛药物和退热药(有指征时)外,还应开始抗微生物治疗。对成人应提供最少3天的抗微生物治疗,直到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做出了明确诊断(B-Ⅲ)。

104.对于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如果可行,应尽快进行手术介入治疗。手术可以按照各个医院的条件而适当地被短时间推迟(B-Ⅱ)。

105.无论是腹腔镜下还是开腹的阑尾切除术都是可接受的手术,两种方法无论哪种都应按照进行该特定手术的外科医师经验而定(A-Ⅰ)。

106.部分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如果患者的病情在手术之前有显著改善,则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B-Ⅱ)。

107.非手术治疗还可以被考虑作为男性患者特殊治疗的一部分,如果患者住院达48小时并且显示在接受抗微生物治疗时24小时内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改善(A-Ⅱ)。

108.穿孔阑尾炎患者应接受紧急介入手术治疗,以充分控制感染源(B-Ⅲ)。

109.边界清晰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可采用经皮引流或需要时手术引流进行治疗。这种患者通常推迟阑尾切除(A-Ⅱ)。

110.发生炎性病变后多天就诊,并且阑尾周围积脓或小脓肿不适合经皮引流的部分患者,可推迟或避免感染源控制手术,以防止比单纯阑尾切除术可能有更多并发症的手术。患者采用类似于急性憩室炎患者方式的抗微生物治疗和认真住院随访(B-Ⅱ)。

111.有关穿孔阑尾炎经皮引流或非手术治疗后延期阑尾切除术的使用尚存争议,并可能并无必要(A-Ⅱ)。

分页: [ 1 ]   [ 2 ]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